明代古墓,井中悬棺,寓意上不着天下不着地,背后故事惊人
明代古墓中的井中悬棺,寓意着“上不着天下不着地”,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悔改和救赎的传奇。
故事发生在元末明初的山西侯马金沙村,村里的读书人王秀才和他的妻子刘氏在41岁时才生下儿子王进。由于溺爱,王进长大后变得顽皮且不求上进,经常惹是生非。王秀才夫妇总是为儿子辩解,不加以管教,导致王进的行为越来越过分。
一次,王进因为父亲没有带他去喜宴而生气,磨刀威胁要对父亲不利。刘氏害怕,劝王秀才去邻居家借宿。王进醉酒后误以为床上的葫芦是父亲,砍了一刀后误以为杀了父亲,于是逃跑。王秀才回来后,得知真相,气愤之下病重去世。刘氏因此落败,依靠乞讨为生。
王进在逃亡中沦为乞丐,后来改邪归正,投靠了起义军,并在朱元璋手下成为都指挥将军。发达后,王进寻找母亲,却发现母亲刘氏已经成为他家的保姆。母子相认后,王进得知自己并没有真的杀害父亲,但因为自己的忤逆行为导致父亲去世,母亲流浪乞讨,感到极度羞愧。
王进在临死前,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悔恨,要求儿子将他的棺木悬于井中,以示他生前的忤逆行为。他希望铁链锈断,棺木落水后,他的灵魂才能得到慰藉。王进的儿子遵循他的遗愿,建造了这座特殊的墓葬,当地人称之为忤逆坟。
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人从顽劣到悔改,再到救赎的心路历程,以及对父母恩情的深刻反思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