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子十七不嫁,国家就“分配”丈夫,为什么魏晋南北朝会盛行早婚?
魏晋南北朝,一个战火纷飞、政权更迭频繁的乱世,却也因早婚现象而显得格外“热闹”。女子十七不嫁,国家就“分配”丈夫,这操作听着是不是有点“硬核”?但背后的原因,可真不是闹着玩的。
先说人口,那会儿战乱、瘟疫、自然灾害轮番上阵,人口锐减,社会都快撑不下去了。朝廷急啊,人口就是生产力,就是国家的未来啊!所以得赶紧补充人口,早婚早育就成了“捷径”。再者,传统观念也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“早生贵子”“多子多福”深入人心,家族间的联姻更是社会契约般的存在,早婚成了攀附高门、稳固家族地位的“快车道”。
士族阶层的兴起,门阀婚姻盛行,婚姻成了攀比、交易的“战场”,聘礼漫天要价,普通百姓哪受得了?迟婚现象应运而生,可朝廷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人口下滑,于是强制早婚令来了,家长不配合都得“背锅”。还有,那会儿王权更迭频繁,统治者没法靠“忠君爱国”拢人心,孝道就成了“新宠”。婚姻大事,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孝顺的儿女只能乖乖听话,早婚早嫁就这么顺理成章了。
对平民女子来说,早婚更是“护身符”。战乱年代,未婚少女最容易遭抢掠,早嫁了,好歹有个家能遮风挡雨。家里穷养不起,早嫁还能换笔聘礼,减轻负担,这在当时也算是“无奈之举”。魏晋南北朝的早婚现象,看似荒诞,实则是时代动荡、观念束缚、阶层分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“怪胎”,也让我们看到,婚姻制度从来不是孤立存在,它承载着社会的种种诉求与无奈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精彩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