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水厂变身江南园林,艺术空间试点被书画家看好
也许上海的郊区在很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,但对于诸多书画家来说,那里可以被成为是艺术灵感的源泉,是上海采风的后花园。在魔都的金山区的张堰古镇,这里的试点活动依旧在进行当中。
试点把老的工业建筑遗址、祠堂、旧宅院等加以改造,变身为文化名人创作的“世外桃源”。并以这些艺术空间为磁石,吸引更多中外艺术家落户金山,发展当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。
今天,上海最早的画院“上海海上书画院”的知名画家,在这个圆筒形的艺术空间举办了首次花鸟、山水和书画展。白墙黛瓦、亭台回廊的环境和中国画的画风互相呼应,平添意境。
意想不到的是,这里其实是张堰镇最老的一个水厂,圆筒形的房子是水塔。周边的这些空间,也都是由已经破旧不堪的泵房等建筑,历时一年改建而成。1300平米的工业建筑遗址,变身成了一处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,可以容纳十多位画家同时展开创作。
上海海上书画院办公室主任薛瑾介绍:整个大境堂有住宿区、有四间住宿、还有画家的餐厅、配套的厨房,还有三间创作室,还有休闲茶区。整个这些功能,组成画家在这里休闲创作的一个主题空间。
目前,金山区张堰镇正在探索,把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设和海派文化艺术的弘扬相结合,通过多方引入社会资源,焕发老房子的新活力,让地处偏僻的远郊,成为文化名人创作的“世外桃源”,让闲置的资源的效应最大化。
金山区堰镇保护与开发办公室主任顾跃东告诉记者:希望吸引金山、上海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到张堰来。
延伸阅读
5.5公里杨浦滨江南段将被打造为艺术空间,展现“魔都”魔力
4月17日,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主办,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“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”(下称“艺术季”) 召开媒体通气会。
记者从会上了解到,本届艺术季主展将于9月底在杨浦滨江拉开序幕,主展主题为“相遇”。以原上海船厂旧址地区(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)作为本届艺术季的主展展场和展馆,以杨浦区滨江南段5.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(从秦皇岛路至定海路)作为户外公共艺术作品的延伸展场。目前,杨浦大桥以西2.8公里公共空间已实现贯通并开放,以东2.7公里将于今年9月与艺术季同步对外开放。
本届艺术季主展总策展人北川富朗向记者介绍,围绕“相遇”主题,他为主展提炼了三个概念:第一,百年工业、百年人文;第二,源自河流的城市与艺术;三、艺术的网络。
北川富朗透露:“本届艺术季聚焦于河流这一主题,打算推出16个各魅力的区域,命名为‘上海16景’。我们打算在毛麻仓库里做一个没有水的河流水族馆,在那里把河流与艺术融为一体。”
主展分为“城市空间艺术”和“规划建筑”两个版块,其中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担任。该版块将生动演绎国内外‘滨水空间’的规划建设理念,综合呈现上海“一江一河”建设的成就和未来展望。
阮昕向记者阐释:“没有水就没有城市,水的魔力很有意思。上海被我们称为‘魔都’,这种魔力正是因为水的双重性、复杂性和象征性。这次艺术季上,我们通过探讨‘滨水空间’来探索水如何打造城市,如何促成城市性格的形成,水如何酝酿出‘魔都’的魔力。”
对于总策展“相遇”的主题,阮昕解读道,“相遇”这个概念里包含着偶然性,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,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,其中既有计划性又有偶然性,这个‘偶然性’就带来了魔力。‘偶然性’这个主题也是我们希望展示的主题”。
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建华强调,本届艺术季将加大杨浦滨江的发展动力。杨浦滨江的发展在产业规划方面有三句话:“文化为引领,科技为核心,科技金融为支撑”,由此可见,文化对于杨浦滨江未来发展的基础性意义。同时,“滨江区域是上海城市创新发展和形象的窗口舞台,艺术季的举办也提升了滨江国际创新带的形象”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