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的四个字导致大批工匠被杀却推动了中国兵器的发展 是哪四个字?
秦始皇兵马俑发掘出的四万多件秦朝兵器,均是青铜器,在战国时期,铁质兵器已经成为了主流,但是在战国时期,铁质兵器已经成为主流。但经过研究发现,秦始皇的青铜兵器,有3个特点,让人充满惊叹。秦始皇是如何使青铜兵器打造得质量十分优秀呢,原来是这四个字。
有人说,秦始皇横扫六国,不仅仅是因为将士们勇猛,秦国对兵器的研究,其实远远高于六国。那秦始皇到底用了什么办法,可以将本国兵器“科研”水平提高到如此水平呢?答案只有4个字,那就是:物勒工名。因为这4个字,秦始皇杀了无数工匠。
什么是“物勒工名”,就是把兵器上刻上工匠的名字,采取“实名负责制”。若是哪个工匠锻造的兵器在战场上出了问题,拿到刻字的残骸,回来找工匠问责。所以,无数工匠因此而殒命。若工匠们想保住性命,就必须用心研究兵器,用心锻造,所以秦朝的兵器远胜于其他六国。“物勒工名”被后世普遍效仿,让中国古代兵器技术飞速发展。
所谓“物勒工名”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,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,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,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,物就是所有的器物,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。
吕氏春秋上说:物勒工名,意思是,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。
对于历史学家来说,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是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。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,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。他的下面是工师,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,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“蕺”。
在厂长的下边是丞,类似车间主任,这位主任的名字叫“义”。
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,叫“成”。
专家由此推断: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。从相邦、工师、丞到一个个工匠,层层负责,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。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管理的细节,但秦国的法律对失职者的惩罚是非常严酷的,这就是物勒工名的用意。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